父母要理解不听话心理形成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好奇,譬如某些不健康的文学作品,被批判得越厉害,就越感兴趣去看看,想方设法地想要得到,一饱眼福。这所有都是出于好奇。
二是不听话心理,无论你如何“苦口婆心”,说多少话,他都不为所动,只当你是在敷衍,在挑剔。
三是心理需要,一个孩子越不可以拥有些,他就会越想要,他不可以接触的,他就会想要,他不可以了解的,他就会想要。这是一个人的常见心理发展趋势,由于孩子的理性水平低,他的欲望就会愈加强烈。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征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父母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间起,青少年叛逆了,甚至还可能与父母“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不听话心理”。
1、孩子的不听话心理是怎么样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觉得自己已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愈加强烈,不听话孩子一方面想摆脱爸爸妈妈,自作倡导;另一初中的孩子,伴随接触范围的扩大,常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爸爸妈妈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爸爸妈妈的反对,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理解。
2、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探寻共鸣,爸爸妈妈也就变得不那样亲近了,此时,假如爸爸妈妈不知道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不听话情绪和行为。
3、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了我们的意识,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还非常弱,常常会在无声无息中触犯规则。不听话孩子爱和人争辩,但总是没充分的论证;他们爱质疑,但缺少科学依据;爱发现看法,但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爱批判别人,但总是只不过片面的。
4、父母知道“心理断乳”阶段孩子的上述特点,要愈加注意防止单纯、粗鲁、“哄骗”。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心态:一是视孩子为私人财产,拥有绝对的权力;二是视孩子为自我理想的再现,期望孩子可以达成他们想要但没达成的理想。所以,父母的理想就是将他们的生活历程灌输到他们的子女身上,试图让他们根据他们的想法来生活。
父母要有纪律,孩子要有独立。所以,冲突不可防止,不听话也不可防止。不听话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人不与父母交流,有的人对我们的爸爸妈妈百依百顺,有的人则是背井离乡,有的人则是选择了犯罪。
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们不只要对孩子的不听话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要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常识,尤其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认知孩子,理解孩子,并主动的进行教育。